秦公一號大墓於1976年在大陸陝西省鳳翔縣被發現,墓主人為秦景公,秦始皇是他的第14世孫子,這座大墓是已發掘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除此之外,還有多達247個盜洞,打破當時的歷史紀錄,然而旁邊二號陪葬坑的數量更多,竟有超過300個盜洞。
根據央視節目《探索‧發現》指出,秦公一號大墓至今保持5項大陸考古之最,包含已發掘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古墓,已發掘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葬具「黃腸題湊」,最早的木碑實物,最早的銘文石磬,以及最多的186具殉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多達247個盜洞在當時也刷新了歷史紀錄。
不過「最多盜洞」這項紀錄被秦公一號大墓的二號陪葬坑打破,在面積約等於2.5個籃球場的陪葬坑上,竟出現超過300個盜洞,神奇的是,陪葬坑的填土堅硬難挖,考古人員還多次在盜洞中發現小型的「金馬車」配件,讓眾人感到困惑,這個陪葬坑到底埋藏了什麼樣的祕密,讓盜墓賊前仆後繼、不畏艱難地多次下手呢?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武站推測,盜墓賊肯定挖掘到了更多更好的文物,才會放棄這些珍貴卻小的黃金。直到挖掘至陪葬坑的坑底時,關於盜洞的謎團才終於出現頭緒,考古團隊在坑底發現用來放置木柱的壁槽,等到陪葬坑完全修好後,就會拆除木柱並運走,接著再填土、夯打,讓陪葬坑變成一個扎實的整體。
楊武站表示,一個盜洞挖下去,能挖到的範圍很有限,每一批盜墓者都只能在自己挖的盜洞底部,取走有限的陪葬品,如果想要拿得更多,只能返回地面再挖一個盜洞,這也就是盜洞越挖越多的原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