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團隊在陝西西安發現一座西漢宜春侯的夫妻合葬墓,然而貴為列侯,從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卻寥寥無幾,大部分物品都十分簡陋、粗糙,讓考古人員感到困惑,翻閱歷史文獻才得知,原來宜春侯家族封地數量少,每年的封邑收入約只有12萬錢,手頭非常不寬裕。
根據大陸央視節目《探索‧發現》介紹,大陸考古團隊在陝西西安北里王村發現一座夫妻合葬墓,根據出土的陶器和墨書磚上的文字得知,墓主人曾是西漢列侯,最終考古團隊將墓主人鎖定為宜春侯第三代王咸或第四代王章其中一人。
離奇的是,在沒有盜墓跡象的1號墓外藏空間,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文物,雖然這裡擺放的都是漆木器等不好保存的文物,但墓主人貴為列侯,為何沒有如同漢代海昏侯墓葬裡的金銀美玉、青銅重器陪葬?並且埋葬墓主人妻子的2號墓中,也只有發現幾個模型車馬器零件、極簡明器,且外表粗糙、袖珍,讓考古隊員都感到寒酸。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朱連華表示,這座宜春侯墓在規模上無限地擴大,且建造得十分精美,但在陪葬品方面又無限簡化、小化,兩者之間非常矛盾,查閱歷史文獻後才得以解開謎團。
首代宜春侯王訢貴為昭帝時期的丞相,屬於統治階層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兒子王譚為第二代宜春侯,雖然地位不如父親,但曾參與廢除海昏侯劉賀、擁立宣帝,因此獲得加封300戶的賞賜,後來王譚獲罪,被削封了500戶,最終宜春侯的受封戶數只有608戶。
朱連華認為,儘管同為列侯,但比起受封多達數萬戶、數千戶的列侯,王譚之後只有數百封戶的宜春侯,在財力上並不那麼寬裕,光是用於防盜的填沙就必須耗費100萬錢,宜春侯每年從封戶收取的淨收入約只有12萬錢,100萬錢等於8、9年的封邑收入,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負擔,也成為宜春侯夫妻陪葬品寒酸的主要原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