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直有個傳說,稱唐代的太平公主是女扮男裝第一人,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其實早在魏晉南北朝的北朝,民間就已經出現女扮男裝的現象,只不過最初是地位低下侍女才會穿男裝,以方便幹活,直到唐代才逐漸受貴族女子歡迎,成為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風潮」。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女扮男裝的風俗可能源於北朝,北魏人楊衒之的著作《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其俗婦人袴衫束帶,乘馬馳走,與丈夫無異。」北齊官員徐顯秀的墓壁畫上也出現侍女穿男裝的圖像,且一直到唐初,出現在壁畫上的女扮男裝現象越來越多。
從各種壁畫、唐俑可以發現,早期身穿男裝的女子大多是地位低下的侍女,主要為了方便工作、幹活;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精簡幹練的風格逐漸受到貴族女子青睞,比如民間謠傳「太平公主是女扮男裝第一人」,實際上源於《新唐書·五行志》,唐高宗在位時期,某天舉辦家宴,小女兒太平公主身穿男裝赴宴,「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礪,歌舞帝前。」高宗和武則天見狀,好奇詢問她穿男裝的原因,才發現太平公主在暗示賜婚,於是選擇了薛紹作為駙馬。
從時間上來看,太平公主絕不是女扮男裝的第一人,但從這篇記載中可以看出2個資訊。第一,高宗時期,女扮男裝的現象在上層社會並不常見,否則高宗和武則天不會感到詫異;第二,至少從太平公主開始,唐代女扮男裝的目的已經逐漸從功能層面轉向審美層面。
武則天登基後,宮中設置大量女官,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得到空前提升,唐代畫家周昉的作品《揮扇仕女圖》裡,可以看到有身穿紫色圓領袍、雙手執扇的女官和身穿紅色圓領袍、手持鏡子站立的女官,2人的圓領袍上下都繡有一幅圓形圖案,與明、清兩代的官服「補服」非常相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