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期的遺址出土許多青銅器,外觀大多數都是綠色的,然而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米佳指出,青銅器原本其實是金色的,只是在土地下埋藏多年,出土後受到環境、空氣氧化等影響,才轉變成其他顏色,且不只有綠色,還可能會出現紅色、藍色,甚至五顏六色的情況。
李米佳指出,現在能看到的青銅器其實不只有綠色的,還有紅色、藍色、黑色、土色,甚至是五顏六色的,而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每個青銅器的出土環境不同,加上遇到空氣後氧化,才產生出各種各樣的顏色。
不過李米佳表示,青銅器製作完成後、沒有生鏽前,其實外表呈現的是金色,因為青銅是銅、錫或銅、鉛或銅、錫、鉛的合金,這種合金的金屬鑄造出來,就會變成耀眼的金色,而「青銅」只是後人看到出土後的器物所取的名字。
青銅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為「鼎」,鼎原本是用來裝肉的食器,後來逐漸演變成國家權力的象徵,形象轉變為禮器,同時鼎也被賦予更多的含意,在成語中也經常出現,包括大名鼎鼎、鼎力相助、一言九鼎等。
鼎還有不少故事與傳說,李米佳提到,大禹立夏時,把他統治9個行政區當地產的銅拿來鑄造了9個鼎,成為夏、商、周三朝的傳國寶器,到了周王室衰敗時,諸侯紛紛起了異心來問鼎,有圖謀君位之意,不過都遭到拒絕,後來秦武王逮到機會,在周都王城和衛國的勇士孟賁比賽舉「龍紋赤鼎」,結果反而害自己折斷脛骨,最終失血過多而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