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不少古裝劇其實有不少情節、細節與史實不符,比如清宮戲中,官員們似乎只要外出就會搭乘轎子,每次下朝時,宮廷外總是排著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轎子,然而大陸歷史學者紀連海指出,在清朝想要搭乘轎子並不容易,因為滿人注重騎射傳統,通常會騎馬外出,且搭乘轎子一次就會造成大量開銷,不是隨便想坐就能坐。

紀連海指出,滿人「馬上得天下」,十分注重騎射的傳統,出行時也崇尚騎馬,而搭乘轎子外出一次,需要耗費的大量的金錢,就算是有乘轎資格的官員,也未必會選擇這種交通方式。

在電視劇中可見,一輛轎子的轎夫大多是2到4人,然而在真實歷史中,想要抬起一輛轎子,需要的人數遠遠不止於此,因為轎子是靠純人力來抬的,人總會有累的時候,所以一般用轎子當交通工具時,需要同時帶上2班到3班人力進行輪替,一次出行光是轎夫的人數可能就多達10人以上。

紀連海表示,即使官員刻意節儉,每次只帶上2班轎夫輪班,一年也至少要花費幾百兩銀子,在清朝順治年間,一品文官每年的俸祿是180兩銀子,換算下來,如果官員想天天搭乘轎子外出並非易事。

#清朝 #官員 #轎子 #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