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刺殺事件之一,荊軻受命刺殺秦王,未料圖窮匕見時,秦王卻拔不出劍,差點命喪匕首下,不過究竟秦王為何拔不出身上的佩劍呢?大陸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表示,這是因為秦朝的佩劍較長,大約90公分,導致秦王在情急之下難以把劍拔出。
侯寧彬在大陸央視節目《開講啦》指出,春秋戰國時期一把普通的劍大約50到60公分,而秦朝使用的劍比春秋戰國時期的還要長30公分,達到90公分,才導致秦王在情急之下無法拔出佩劍的窘境。
侯寧彬表示,秦朝之所以製作長劍,是因為當時騎兵作戰的比重增加,騎兵與步兵同時登上戰場,但騎兵和敵人的距離遠比步兵還長,如果還使用過往的短劍,將會嚴重影響戰鬥力。
侯寧彬提到,除了增強戰鬥力,秦朝製作長劍其實也是吸收了少數民族一些武器的優點,因為看到匈奴戰士使用的戰鬥工具,於是取其長處進行改造,這也是秦朝的開放、包容在軍事上的一種展現。
除此之外,大陸考古學家在挖掘秦兵馬俑陪葬坑時出土了不少武器,其中包含5把長劍,長度為88到91公分,皆完好地掛在陶俑腰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申茂盛表示,秦王當時應該是聽從大臣「王負劍」的建議,將掛在腰間的劍推到背後,才終於順利把劍拔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