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講究死者為大,一些達官貴人在生前就會覓得風水寶地,尋求死後歸宿,就連帝王也不例外。不過皇帝修建陵墓時,最怕挖到「石母」,因為這就意味著附近有地下水源,正在進行的工程必須停止,並且重新選址,清朝道光皇帝就曾倒楣挖到過。

根據《網易》報導,歷代帝王即位後,為了在死後依舊能享受榮華富貴,第一件事就是砸重金修建陵墓,然而過程中卻有一樣名叫「石母」的東西,令皇帝們聞之色變。

事實上石母就是傳說中的「水之精石」,是經過地下水打磨千年而形成的石頭,一旦發現它的存在,意味著附近有水源,正在進行中的工程必須廢棄,並且重新選址建造皇陵。同時,古人極為重視風水,若在修建皇陵的過程中見到石母,會被視為是凶兆。

依照乾隆「父子分葬,昭穆之制」的遺命,道光皇帝死後應該葬在清東陵,但最後他卻違背祖訓,葬在了清西陵,這並不是因為道光忤逆不孝,實在是逼不得已。西元1821年,年輕的道光帝即位後,便砸重金修建清東陵,終於6年之後建成,同年,道光將自己已逝的元配皇后葬入其中,沒想到不久就有人上報,指稱皇陵浸水,皇后的棺木也跟著泡水。

皇陵之所以出這麼大的紕漏,源自於施工隊曾在修建陵墓時發現過石母,並上報給兩位負責的親王,但兩人不以為意,認為就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有向道光稟報,最終釀下大禍,導致數百萬銀兩付諸流水。道光得知此事後震怒不已,不僅將兩位親王削為郡王,還派人重新選址,但接連幾處道光都不滿意,只好違背祖訓,勉強將陵墓建在西陵。

#古代 #皇帝 #陵墓 #石母 #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