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兩軍對陣時首要拿下敵軍首領,才能讓他們群龍無首,組織系統陷入癱瘓狀態。同理,對於騎兵而言,戰馬就是他們的雙腿,一旦沒了馬,威力就減半,那麼為何步兵作戰時不直接砍斷敵軍的馬腿,進而取得勝利呢?事實上背後原因很現實。

根據《搜狐網》報導,在火藥還未發明的冷兵器時代,騎兵的殺傷力等於現代的裝甲坦克,不僅速度快、機動性也強,加上騎兵的兵器相對來說比較長,最起碼坐在戰馬上要能斬殺敵軍腦袋,所以當兩軍短兵相接時,步兵根本來不及砍斷馬腿,就可能遭受騎兵攻擊。

再者,戰馬奔馳跳躍的高度及速度,比人類要快好幾倍,即便戰馬從步兵身邊奔馳而過,步兵可能還沒反應過來,馬就跑遠了,或是遭到戰馬踩踏。第三,步兵拿的武器如果太短小,難以傷到騎兵及戰馬,改拿長杆兵器又會因為太過笨重,難以靈活操作。

有鑑於此,步兵砍斷馬腿,理論上確實能有效打擊騎兵戰力,但實際操作卻是困難重重,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古代 #騎兵 #步兵 #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