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隱居山林、不問世俗的隱士,但也不乏以此手段沽名釣譽的人,大陸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指出,唐代詩人盧藏用是成語「終南捷徑」的主角,他因為仕途不順而成為隱士,然而皇帝到哪個城市,他就要隱居到附近的山上,讓不少人戲稱他是「隨駕隱士」。
盧藏用出身於大族范陽盧氏,精通琴、棋、書法,被世人稱為「多能之士」,參與科舉也很容易就考上了進士,不過考中了進士以後,盧藏用始終得不到吏部主管官員的賞識,等了很久都沒有安排他的官職,仕途發展並不順遂,讓盧藏用心情十分鬱悶,寫下一篇《芳草賦》發洩後,和哥哥盧徵明跑到終南山隱居,跟隨道士學習道術。
儘管盧藏用看似成為了不問世俗的隱士,但于賡哲指出,因為當時皇帝位於長安,他才在附近的終南山隱居,當皇帝去往洛陽時,他又轉移陣地,跑到洛陽附近的嵩山隱居,因此被人戲稱是「隨駕隱士」,隨時處在皇帝的視線範圍之內。
根據《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的道士朋友司馬承禎要引退到天台山,盧藏用得知後指著終南山說「此中大有嘉處。」意指終南山大有好處,何必隱居到天台山,司馬承禎則回答「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耳。」意思是「以我所見,這山是通往官場的捷徑啊。」讓盧藏用十分羞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