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十分重視吃食,想要吃一頓飯,還得先經過繁瑣的流程。大陸央視紀錄片指出,清代皇帝用膳的流程繁複,不但有專人詳細記錄吃飯的時間、地點和料理,太監在皇帝動筷前,還要先使用「銀牌」試毒,確認沒有問題才可以開動。

根據大陸央視紀錄片《故宮100》介紹,御膳房是專門伺候皇帝吃食的機構,負責管理事務的大臣都會由皇帝親自欽點,而紫禁城內共有2個御膳房,「外御膳房」面積較大,位於景運門外,主要負責宴請群臣,「內御膳房」則設在養心殿旁邊,主要負責皇帝的日常膳食。

皇帝用膳的第一道流程為「傳膳」,會由專人詳細記錄當天的用膳時間、地點和菜名,等到料理都上齊後,就會進入下一道流程「進膳」,不過在這兩者之間,其實還隱藏一個不被記載的流程「嚐膳」,也就是在許多古裝劇都有出現的「銀針試毒」,只是清朝太監試毒不用銀針,而是「銀牌」,等到確認食物沒問題後,皇帝才可以正式開動。

無論是日常用膳或宴請聚會,皇帝的餐桌上總是冷熱、甜鹹、葷素一應俱全,然而每次用膳的菜品都很多,獨自一人很難將所有食物都吃完,於是皇帝會將剩餘或還沒有動過的菜品賜予大臣,對於受贈的大臣來說是無上的榮光。等到皇帝用膳完畢後,太監一聲傳令,將料理送上餐桌的隊伍又會端著餐具,浩浩蕩蕩地返回內御膳房,皇帝的一餐也隨之結束。

#銀針 #試毒 #皇帝 #御膳房 #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