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18年(1420年)建成,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也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不過紫禁城主要以木頭為建材,600年來卻少有受潮的狀況,背後除了與木材特性、當地氣候息息相關,還得益於宮牆上的小窗設計。
根據《搜狐網》報導,紫禁城主要以木材為核心架構,牆體則採用磚料,木材雖然抗壓且韌性強,但卻最怕受潮、腐朽等問題,之所以能歷經600年不易腐爛,除了紫禁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乾燥的氣候條件,也跟選用的金絲楠木等優質木材有關。
事實上,古代宮殿修建時,通常是先安裝柱子和梁柱,之後才砌牆,所以即便宮牆倒了,屋子也不會倒塌,全靠柱子承重。而為了避免木頭受潮腐爛,工匠們特別選用堅硬耐腐的木材,另外柱子不是直接打入地基,而是落在石頭上,藉此隔絕地下的濕氣。
更重要的是宮牆上有成對設計的小窗,名叫「透風」,尺寸比一張臉還小,並用精緻雕花做裝飾,工匠會在木柱對應的位置安裝上、下兩扇「透風」,使空氣從底部進入,接著沿木柱往上流動,再從柱頂排出,有助於空氣對流和循環,增強除濕效果,確保柱子乾燥,從而避免木造建築受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