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不發達,交通也不方便,通信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緊急的軍事衝突中,如何快速傳遞訊息,對朝廷和各級官員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古代建立了一套驛站系統,透過馬匹、信鴿等方式,進行訊息的傳遞,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八百里加急」,讓外界不禁好奇,究竟速度有多快,甚至就連強盜也不敢攔路行搶。

根據《網易》報導,古代傳遞訊息主要是透過驛站,並且為了確保消息的傳送,每隔三十里就會在驛道上設立據點,備好食宿及馬匹,供官吏或是傳遞軍情的人抵達後就能迅速換馬趕路。傳遞訊息也有分等級,例如百里、三百里、六百里等,根據急迫程度,八百里加急是最高級別,通常是傳遞軍情或是與國家大事有關,過程中除了速度上要快,也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依照《史記》記載,所謂千里馬也並非能達到日行千里的腳程,正常來說五百到六百里已經是古代的極限速度,若以隋唐時期一里為550公尺計算,八百里就是440公里,至於「八百里加急」則通常被要求在2天內將消息送達。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城鎮裡擁擠的人潮,驛站多半設在荒郊野外,但卻沒有強盜敢攔路行搶,或是對驛站下手,只因為一旦有驛站遭搶,耽誤了訊息傳遞,官府必定格殺勿論,所以就算是強悍的搶匪也不敢和朝廷作對,就怕被秋後算帳。

#八百里加急 #驛站 #驛道 #強盜 #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