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曾在乘船時寫下一首詩,未料竟成為改朝換代的神預言,被方士解讀成「李氏」即將奪取天下、建立新朝代,為了避免預言成真,隋煬帝當即下令殺了2名「李姓」的武將和大臣,結果還是讓真正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逃過一劫。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讖緯」是漢朝流行的迷信,而「讖緯之學」指的就是一種政治預言,然而不只兩漢,每隔幾百年就會有類似的「讖緯」出現,因此很多皇帝、權臣都懷有戒心,比如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一登基就派人四處巡視,一旦發現「讖緯之書」必須全部燒掉,如果刻意藏匿,被舉報往往只有死路一條,不過隋煬帝再怎麼防範,也想不到製造「讖緯」的竟是自己。
開鑿大運河後,隋煬帝乘坐鳳舫下揚州,途中突然文思泉湧,寫下一首詩「三月三日到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意欲持釣往撩取,恐是蛟龍還復休。」同時民間還流傳一首歌謠,「桃李子,鴻鵠繞陽山,宛轉花林裡。莫浪語,誰道許。」
兩者之間看似毫無關聯,方士卻看出蹊蹺,詩和歌謠中的「鯉魚」、「桃李子」都諧音「李」,而「蛟龍」暗指皇帝,「陽山」則諧音「楊」,代表未來會出現李姓家族取代如今的楊姓,建立新的朝代,隋朝方士安伽佗更直接告訴隋煬帝「李氏當為天子」,勸說他殺盡天下李姓的人。
隋煬帝得知後,首先想到的是左武衛將軍李渾,因為他不但姓李,名字還帶「水」,而隋煬帝的詩中正好就是「水中的鯉魚」,第二個想到的則是李渾的侄子、隋朝大臣李敏,他的名字雖然不帶水,但小名叫「洪兒」,於是兩人都慘遭處死。
然而真正改朝換代的,其實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當時他被派去山西剿匪,而且為了避免隋煬帝猜忌,故意無節制地喝酒,還收受賄賂「自污」,才僥倖逃過一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