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是清朝康熙帝的輔政大臣之一,他有一把在歷史上十分出名的「遏必隆刀」,他過世後刀被收回宮中,之後變成類似「尚方寶劍」的存在。乾隆年間,遏必隆的孫子訥親在戰爭中被判「誤國之罪」,乾隆帝竟將遏必隆刀賜給大學士傅恒,要求他在軍前將訥親斬首示眾,等於是用爺爺的刀奪走孫子的命。

根據《齊魯壹點》報導,清朝康熙初年,遏必隆和鰲拜、索尼、蘇克薩哈受順治帝遺詔成為四大輔政大臣,後被冊封一等公加太師頭銜,風光無限,而他的寶刀也因人而得名。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遏必隆過世,他的寶刀被收入宮中。

直到乾隆時期,被保存超過70年的遏必隆刀重新以「尚方寶劍」的身分問世,當時清廷與四川西北部的金川土司(少數民族頭目)爆發了第一次戰爭,乾隆帝先派了名將張廣泗作戰,但因為張廣泗指揮不力,乾隆帝再派了遏必隆的孫子訥親,以統帥身分奔赴戰場,然而第一場就吃了敗仗,之後訥親便採取防守戰略,不但消極作戰,也不去前線指揮,最終被定以「誤國之罪」。

乾隆帝失望不已,派出大學士富察傅恒取代,並賜予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年),為了警示眾將,乾隆帝命傅恒用遏必隆刀將訥親「正法於軍前」,等於是用爺爺的刀奪走了孫子的性命,沒過多久金川投降,乾隆帝藉著這把刀,取得金川之戰的勝利,而遏必隆刀也成為清代的傳奇性刀具。

後來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咸豐帝授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去往前線,並且也賜給他遏必隆刀,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利,希望他能像傅恒在金川之戰一樣,用這把刀扭轉戰局,結果卻事與願違,賽尚阿出師不久後就因統帥不力遭到革職問罪。

#遏必隆 #尚方寶劍 #清朝 #傅恒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