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幼聰慧,年紀輕輕就有一番作為。大陸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指出,唐朝的劉晏自幼以「神童」稱號聞名,8歲就被唐玄宗看中,帶回長安當官,還曾用一句話影射朝廷的「朋黨」勢力龐大,讓玄宗驚訝不已,古代經典《三字經》也納入劉晏的事蹟,將他樹立為青年才俊的學習榜樣。

錢文忠指出,劉晏幼年以「神童」的稱號聞名,開元十三年(西元725年),唐玄宗在泰山舉行封禪儀式,年僅8歲的劉晏獻上一篇頌《東封書》,玄宗看了驚喜不已,派中書令張說測試他,劉晏皆能對答如流,於是被玄宗帶回長安授予官職,擔任祕書省的太子正字,主要負責校勘,找出文章中的錯字。

根據史料記載,劉晏10歲那年,玄宗登上勤政樓,並召來劉晏,問他「正字,正得幾字?」意思是「劉晏身為正字官,能校正多少字呢?」劉晏回答「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表示天下所有文字中,只有「朋」字他無法校正。

劉晏說的話是一語雙關,「朋」字代表「朋黨」,也就是由士大夫組成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朋黨之間還會發生黨爭,而劉晏的話就在影射朝廷的朋黨勢力龐大,讓玄宗對他更加賞識,經常會給他賞賜。

而劉晏少年時期十分勤學,年紀輕輕就才華洋溢、名噪當時,因此他的事蹟被納入古代經典《三字經》中「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將劉晏樹立為青年才俊的學習榜樣。

#劉晏 #唐朝 #神童 #唐玄宗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