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蜀漢五虎將威震一時,西元219年,關羽被孫權殺害後,劉備悲憤欲絕,原本猶豫是否東伐,卻因南郡太守諸葛瑾的一封信,讓他怒火中燒,毅然出兵。沒想到結果蜀軍慘敗,7員大將戰死、8萬精兵全軍覆沒,劉備隔年氣死白帝城。這場本可避免的戰役,最終成為蜀漢國力衰退的轉捩點,而那封信中「補刀」的35字,也成了壓垮劉備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新浪網》報導,西元219年,荊州失守,關羽被孫權殺害,讓劉備悲憤交加,誓要討伐東吳報仇。2年後劉備稱帝,開始籌備出兵,然而諸葛亮與趙雲極力勸阻,認為討伐時機未到。反之,與關羽同為結義兄弟的張飛則堅決主戰,劉備原本還在猶豫,直到一封信的出現,徹底點燃了他的怒火。
東吳南郡太守諸葛瑾在孫權的指示下,寫信向劉備勸和,信中寫道「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這句話意在曉之以理,勸劉備冷靜,不要發兵,但劉備卻解讀為嘲諷,氣得率軍出征。
不料,出師前夕,張飛竟遭部下刺殺。關羽屍骨未寒,張飛又死了,結拜兄弟二人先後身亡,讓劉備憤怒到極致。西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大軍攻吳,部署嚴密,企圖一舉報仇雪恨。孫權眼看情況不妙,為了避免戰事期間遭到曹魏偷襲,連忙向曹魏稱臣,以防兩線作戰,並派名將陸遜迎敵。
西元222年,雙方在猇亭交戰,劉備屢次叫陣挑釁,陸遜卻穩如泰山,靜待良機。隨著蜀軍士氣漸衰,陸遜終於發動反擊,一場大火燒毀蜀營,趁亂四面夾擊,打得劉備潰不成軍,逃往白帝城,沿途焚燒裝備遮掩行蹤,這才保住了性命。
此役蜀軍損失慘重,不僅關羽、張飛的仇未得報,還痛失了張南、傅彤、馬良、沙摩柯等7名大將,8萬精兵全軍覆沒。戰後一年,劉備憂憤成疾,病逝於白帝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