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天下大亂,在這場動盪中,一位原為隋朝縣官的朱粲起兵叛變,短時間內便聚集十萬人馬,開始四處征伐。他率領部隊橫掃各地,所到之處無不焚城劫掠,生靈塗炭,然而,更令人髮指的是,朱粲竟以人肉充作軍糧。
當軍中糧草短缺時,朱粲下令屠殺當地百姓,將屍體烹煮後分食,尤以婦女與孩童為首選。他甚至公開宣稱:「最好吃的就是人肉!只要他國還有人,我軍糧便無憂。」
根據《網易》報導,朱粲對食人之事竟建立一套分類體系,小孩被視為上品,女人次之,男人再次,至於老人則因肉質乾硬最不受歡迎。其中,年輕女子被稱為「不羨羊」,意指肉味勝過羊肉;孩童則統稱「和骨爛」,形容骨肉脆嫩,入口即化。
據說,朱粲最偏愛的不是入口即化的孩童肉,而是味美如羊的年輕女子。即便後來糧食危機逐漸緩解,軍中的食人惡習卻已根深蒂固,成為日常。
朱粲雖數度兵敗,最終仍選擇向唐朝投降,唐高祖李淵一度封其為楚王,並賦予自治權。然而他本性難改,某次在宴席中與朝臣發生衝突,竟當場將對方烹殺,再次引發朝廷震動,後轉而投靠王世充。隨著王世充兵敗投降,朱粲也被俘,最終落入李世民手中。
由於朱粲殘暴嗜吃人肉,惡名遠揚,百姓對其恨之入骨,行刑當日,全城百姓自發到場,爭相以石塊、磚瓦砸向朱粲屍身,直至血肉模糊、碎骨遍地。片刻之間,他的屍體已被砸成「肉餅」,瓦石堆疊如墳,也為其殘忍的一生劃下血腥終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