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前夕,下令將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投入紫禁城內的一口水井,結束她短暫而悲劇的一生。由於「珍妃井」井口狹小,僅有巴掌寬,引發世人質疑當年如何將人推入。事實上,原本井口並非如此窄小,後來因安全需求才被改建。珍妃之死,並非單純情感糾葛,而是慈禧為維護權力、鏟除異己所做的極端選擇,也映照出清末宮廷中殘酷無情的鬥爭現實。
根據《搜狐網》報導,光緒26年(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清廷風聲鶴唳。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皇逃往西安,臨行前卻下達一道冷酷命令,指示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宮中貞順門內的一口水井,從此這口井便被稱為「珍妃井」,成為紫禁城內最令人唏噓的角落。
珍妃出身寒門,性格活潑灑脫,進宮後因率性天真,與光緒皇帝志趣相投,深得寵愛。然而,她自由奔放的作風在保守的宮廷中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常以男裝遊走宮中,還傳出諸多流言蜚語。慈禧太后起初對她有所容忍,畢竟她是光緒的愛妃,但隨著珍妃多次違背規矩、甚至插手政事,兩人矛盾日益加劇。
珍妃曾公開支持光緒推行維新變法,這讓堅守傳統的慈禧震怒,認定她不但目無尊長,更可能成為政局不穩的禍根。於是慈禧在離京之前,命人將珍妃投入水井,一勞永逸。
如今的珍妃井,井口只有巴掌大小,讓人難以想像如何將人推入。其實當年的井口原本寬大許多,只是後人為了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特地在井眼上放置了井口石,並在井口石兩側鑿了小洞,用來穿入鐵棍上鎖,這才讓井口看起來十分窄小。珍妃遇害後,遺體在井中滯留近一年,直到慈禧返回北京後,才命人將其撈出,並安葬於清西陵,算是給予她最後的體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