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萬全基金經理人陳彼得表示,台股產業部分主要關注受惠技術創新及結構性成長股,如晶圓代工、IC設計服務、IC載板、電子標籤等族群,傳統產業方面則聚焦在受惠歐美解封與台灣五倍券刺激帶動服務業消費的個股,如成衣、餐飲觀光。預期加權指數呈現震盪格局,後續仍以個股表現為主,觀察重點放在明年獲利趨勢成長族群。
陳彼得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持續施打,疫情影響逐漸趨緩,後疫情時期,投資人關注重點將轉往資金面的收縮程度、通膨風險與實質基本面的支撐力道,建議可分批布局台股基金,若想降低台股的波動風險可關注台股平衡型基金。
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30ETF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進入11月,廠商持續備貨歐美聖誕節、華人農曆春節買氣,預估出口金額將介於390~402億美元間,甚至有機會超越10月水準,出口製造商業績可望更上層樓,為股價增添推升動能。
曾萬勝認為,雖然通膨壓力浮現,恐造成股市震盪,不過,景氣穩健復甦,主要製造業龍頭未來獲利有望持續向上成長,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股價表現不會太寂寞。
日盛MIT主流基金研究團隊指出,指數歷經8~10月的震盪整理,許多績優股跌幅已深,股價築底,投資價值浮現,有利台股維持偏多格局。11月開始上市櫃公司密集公布季報,加上10月營收將公布,配合近期仍有不少公司舉辦法說,在題材性的帶動下預期市場熱度仍可望延續。
就投資價值而言,台股企業獲利大幅躍升,證交所公布大盤本益比僅14倍左右,為過去10年歷史區間下緣,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市低檔逢低布局。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2021年台股企業預估獲利年增率上修到50%以上,明顯優於年初預估,已有券商預估2022年台股企業獲利年增率至少持平,因此,明年第一季以前不必悲觀,拉回仍提供良好買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