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當前,民進黨望之一副勝券在握,反映在輔選上卻是黔驢技窮。只見近日蔡英文與賴清德助選主打的竟不是政績牌,而是四處聲張抗中保台,抹紅藍、白陣營,言必扯及九二共識並加以抹黑,熟悉的「不抹紅就不會選」再度粉墨登場。蔡、賴對政績無能的遮遮掩掩,用挑起意識形態對決來轉移人民對於執政失望的焦點,完全無助於綠營選情,更可能危害台灣安全。

蔡、賴二人不斷攻擊九二共識,綠營人士向來聲稱九二共識不存在,是蘇起等藍營人士無中生有;甚至柯文哲也說九二共識在台沒市場「應換個詞」,彼此皆是為了狹隘的政黨利益,選擇否定九二共識的價值與存在的政治現實。

時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的解釋是,美國官方和外交界不認為九二共識出賣台灣主權,而是兩岸交往的現實妥協。包道格認為九二共識符合美、中與台灣的各自利益,如果否認九二共識則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簡言之,包與美國自始未糾結於九二共識存在與否,而是採取務實態度肯認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與九二共識是否存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歷史名詞,則是美國的「門羅主義」。回顧門羅主義的歷史發展,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門羅發表的國會年度咨文表示,歐洲不能再把西半球視為征服或殖民的目標,開啟了門羅主義的濫觴。

門羅主義並不是美國唯一創造出來,有著無須簽訂任何條約就能產生事實拘束力的政治名詞。19世紀末,中國清朝國力衰弱,淪為歐日列強的次殖民地,為了讓美國成為利益分配的受益國家,美國提出「門戶開放」這個政治名詞,最後成功使之成為各國不得不接受的政策。

門戶開放根本不是國際條約,而是因為美國國力不斷增強的現況,逼迫其它列強必須承認美國理應擁有的權力現實,選擇承認並讓其加入利益分配行列。

後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門羅主義根本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策問題,爭辯門羅主義是否可當作是國際法的原則,簡直是浪費生命。易言之,門戶開放亦同,九二共識不也如此?

門羅提出當時,主張並未被定義為門羅主義,而是在多年後被創造出來的政治名詞,從未經過他國的同意、簽字。

與其爭辯九二共識存在與否,更應正視門羅主義的提出與發展擴充過程中,隨著當事國國力的增長,更可彈性化的強勢主張對其更有利的權力聲索,且往往超出主張初始的定義範圍。隨著中國大陸的實力發展,台灣往後必然會面臨此一境地。

民進黨與當下的賴清德,不時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價值,無視於我方的九二共識是在符合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憲法框架下,隱藏著各自表述的政治彈性,大陸對此事實上也默認了表述存在。

一旦傾獨的賴清德當選,大陸極可能對台灣問題失去耐心。揚棄視九二共識是毒蛇猛獸存在的民進黨,選擇一個接受九二共識並持續維持模糊彈性的領導人,恐怕是台灣人居安思危下的唯一選擇。(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賴清德 #門羅主義 #中國 #政治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