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描寫蹦火仔捕魚的場面、危險以及轉向觀光漁業時的掙扎,呈現出主人翁的多重面向與思索,顯現出作者採訪寫作功夫的扎實。如果在開場的段落,能夠讓蹦火仔故事的主角早些現身,或直接寫目擊夜間捕魚的畫面,省略說明採訪前的準備工作,會讓通篇的行文更聚焦也更有可讀性。
呈現多重面向與思索
評審意見
金山地區特殊的磺火捕魚法,俗稱蹦火仔,是即將失傳的捕魚方法,在夜間的海面因製造火燄,會產生「蹦」的聲響,又有魚群受到火光吸引而蹦跳的景象,近年來成為文化觀光的節慶。本文特寫青年簡士凱傳承蹦火仔的技法,面對漁業環境的天翻地覆,原本捕獲青鱗魚可作為石斑魚的飼料,但養殖業隨著兩岸經貿的緊張關係而萎頓,衝擊了近海漁民的生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