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公車脫班、誤點問題嚴重,去年在議會引發諸多討論,交通局近日公布汽車客運營運與服務評鑑,認為市公車班次異常現象在108年實行稽核制度後,已從原本的異常比例10%降至1.33%,明顯改善。藍、綠議員對此不表認同,質疑與人民感受落差太大,要求交通局徹底檢討考核、補助標準及系統準確度。
該計畫是針對台中市公車業者的場站設施服務、運輸工具安全性、旅客服務品質及公司經營管理等5大項目、33項指標做評鑑,對象涵蓋台中市256條路線、共17家業者,結果包括統聯客運、仁友客運等8家業者評鑑甲等,另台中客運、國光客運等7家乙等,東南客運、豐榮客運則為丙等。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此評鑑結果將影響客運業者的補助款金額,若評鑑為乙等的業者補助款可能打9折,若以大型公車業者每年補助金額數千萬來計算,衝擊不小;至於評鑑丙等的業者若是連續2年為丙等,就必須檢討是否收回其目前經營的路權。
而在各評鑑指標中,交通局列出主要待精進及改善的項目包括公車站位滯留超過3分鐘、公車準點率及站牌資訊正確性、車外路線資訊正確性等,其中,公車準點部分,評鑑認為市府108年首創實施自動稽核機制,並透過公車動態進行班班查核,公車發車異常比例已從當時的10%降至最近約1.33%,且人民申訴案件量也明顯下降。
民進黨議員周永鴻認為,這樣的評鑑結果與人民的認知、真實感受距離太遠,光是他周邊民眾反映的公車誤點情況可能就超過10%,評鑑竟指只有1.33%,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另交通局應將考核情況落實到補助標準,督促業者具體改善,尤其要提出更積極的政策解決司機荒、公車班次問題,真正改善台中市交通情況。
國民黨議員楊大鋐說,他跨年時還接到民眾反映等公車等了2小時的情況,對於班次異常有改善的評鑑結果持懷疑態度,要求交通局應具體了解問題,並提高公車到站系統準確度,避免衍生民怨。
葉昭甫強調,為讓評鑑更能呈現公車情況,今年起將改為上、下半年各評鑑一次的方式;另發車異常比的指標是透過公車GPS系統量化得到的數據,精準度相當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