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首度編列總預算案,其中被外界稱為「市長小金庫」的第二預備金,編列預算延續前市長柯文哲所編的7.4億元,市議會財建委員會審議時,民進黨議員喊將第二預備金砍至7億元,國民黨議員則認為無必要;最終雙方僵持不下,二備金該不該砍?將交付朝野協商。
市議會財建委員會19日續審第二預備金預算,主計處長鄭瑞成報告,為因應未來客觀環境需要,以及可能面臨的物價調整,因此編列二備金來因應,2024年度二備金與去年相同,編列7.4億。
他指出,2023年度二備金的7.4億元共動支5.9億元,剩餘1.44億元已繳回國庫,北市府訂有各機關申請動支二備金的審查機制,每個月並上網公布動支情形,符合公開透明,盼議員支持。
不過民進黨議員反對,認為去年的二備金有多個動支項目不符合重大、臨時性狀況支應,流於北市府的臨時經費來源,認為應砍至7億元。民進黨議員顏若芳直言,物價調整部分後可以用追加減預算送進議會審議,蔣市府在編列所有預算時,應具相當完整的準備,二備金不用7.4億元這麼多。
民進黨議員洪婉臻、林亮君也點出,去年二備金有多個動支項目與各局處當初編列預算不足有關,市府應審慎編列預算,支持市政建設不代表所有的錢「可以輕而易舉的取用」,這不是二備金預算編列的精神。
國民黨議員汪志冰表示,2023年度的二備金7.4億元是柯政府所編列,去年還有剩餘1.44億元,但以今年來說,即便蔣萬安的預算完全在規畫中,但面臨物價調漲、氣候變遷以及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都是在編列預算中無法預期的狀況,屆時若要再追加恐來不及。
汪志冰強調,有議員主張要算的剛剛好、要精準,但就是沒辦法預期,二備金有備無患,備而不用當然最好,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認為應維持7.4億的預算規模。
由於雙方陷入僵局,財建委員會主席、國民黨議員秦慧珠裁示,過往二備金預算通常是進到朝野協商,因此第二預備金預算案委員會不做決議,送大會討論,交付朝野協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