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駐中國首席代表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日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分析中國2024年經濟走勢,如何從三駕馬車分別發力推動經濟發展、提振市場信心。巴奈特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占全球增長的1/4以上。
巴奈特指出,關鍵是實現「高品質」增長可能比「數量」增長更重要;從三駕馬車來看,短期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未來要讓消費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今年出口對於經濟的拖累會較去年減少。
巴奈特稱,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是5.2%,實際是受益於基數效應。2022年經濟活動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基數效應使得2023年經濟增長數值略高,也為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5.2%放緩至4.6%提供背景。
其次,需要看向全球背景。IMF一直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具有彈性,但速度緩慢。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1%,與去年持平。之所以緩慢,是因新冠疫情暴發前20年裡,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8%,3.1%顯然比3.8%要低得多。在進一步全球背景下,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占全球增長的1/4以上。
最後,今年的經濟增速關鍵,要看相關政策支持措施。一個關鍵訊息是,今年實現高品質增長可能比增長的數量更為重要。
此外,IMF仍然認為短期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如果著眼於中期,IMF認為中國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和機遇是讓消費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其次,看向中國現在消費情況,是個有趣組合現象。一方面,在疫情暴發前的20年中,沒有任何一個其他主要經濟體的GDP和家庭消費增長率能接近中國,中國家庭消費增長比其他地方快得多。另一方面,如果從消費占GDP比重來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相對較低。
IMF認為,問題在於,盡管消費增長很快,但GDP增長更快,因此消費占GDP的比例下降。挑戰背後也蘊含著機遇。如果能轉向一種可持續的消費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則消費占GDP的比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