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引述廣東省大灣區辦指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兆元(人民幣,下同),以不到全大陸0.6%的國土面積,卻創造全大陸多達1/9的經濟總量。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回顧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經濟總量為10.8兆元,經過5年具體成長金額來到3.2兆元。
而從「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以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單牌車已突破200萬輛次。三地共同公布涵蓋食品、中醫藥、養老等領域的「灣區標準」已達183項。
在建設成效方面,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包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水準人才高地等建設推進;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等也相繼布局。
目前已有超過7.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湧現出華為、騰訊、比亞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領軍企業,且「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二。
同時,大灣區的內聯外通網路加速完善,讓大灣區內的主要城市間交通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過2.8億人次,港口群集裝箱年通過能力也超過8500萬標箱,整體航線網覆蓋全球主要城市與世界主要貿易港口。
此外,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包含橫琴今年3月1日正式封關運行,以及前海發布全大陸首部投資者保護條例,積極推進與香港展開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合作。再加上市場一體化水準逐步提高,讓包含「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跨境理財通」以及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一批標誌性事項落地實施。
另外南沙已落地期貨、航運、數據三大交易所,大陸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揭牌運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起勢良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