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台東基督教醫院60周年,94歲的創院院長譚維義及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診所第1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重回60年前設立第1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在僅存的紅磚牆前還原當年看診場景。

成功診所舊址早已變成住宅區,僅存當年的1道紅磚牆。穿著醫師服的譚維義拿聽診器和血壓機幫當年的首名外傷病人高秋美看診,一旁還有陪診護理師黃美蓮,3人在牆下還原60年前場景,緬懷往昔。

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今年已75歲,她說,18歲時經人介紹至成功診所上班,對病人衛教或幫忙接生,平常則教醫生阿美族語。成功診所首名外傷患者高秋美今年64歲,她說,國小時爬樹掉下來,滿臉是血,小阿姨背她至診所,也成為成功診所的首名外傷病患。

台東人習慣稱譚維義為「譚爸」,他回憶說,當年診所外有1棵大樹,在樹下幫病人看診相當涼快。基督教醫院尚未成立前,他每周四會到成功診所,看一些狀況比較麻煩的病人。平常由有護士背景的宣教士住在診所旁宿舍,負責當地接生、衛教及護理服務。每診次約60名病人,通常要到下午1、2時才能看完所有病人。

譚維義1961年因為教會的1封邀請函,舉家搭船到台東,行醫過程中有感後山醫療不足,不僅返美募款籌辦台東基督教醫院,更是留在台東行醫奉獻33年,台灣當做第2個家鄉,1994年退休回到美國。

譚維義曾經獲得第3屆醫療奉獻獎,也是民間第1位獲得前總統李登輝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台東縣長饒慶鈴特地到場幫替他繫上阿美族勇士帶,感謝他勇敢奉獻人生最精華的歲月,造福台東。

#病人 #看診 #外傷 #譚維義 #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