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5月20日舉辦的「中國經濟圓桌會」,新能源產業再度成為焦點。大陸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持續創新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等4方面;大陸國家發改委官員則表態務實推動新能源汽車提質降本擴量,下一步則刺激消費落實汽車「以舊換新」與新能源汽車下鄉。
由於近年大陸新能源車生產與出口快速成長,被西方國家批評「產能過剩」,大陸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維順20日反駁,指出該說法有悖常識也不符事實。他指出,美國生產晶片約80%都用於出口;德國、日本生產的汽車分別約80%、50%出口,但目前大陸電動汽車出口僅120萬輛、僅占產量12.7%。
而據國際能源署研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需要約4500萬輛,是2023年的3倍多,遠超目前全球供給能力。
近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949.5萬輛,連續9年全球第一。今年第1季產銷也分別年增28.2%、31.8%,同時出口年增23.8%,已然成為推動全球汽車與大陸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何海林說明,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體現在持續創新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完善配套能力形成的產業鏈優勢、超大市場造就產業規模優勢,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要素優勢等4個方面。後續會通過政策對話、推進重點技術研發來繼續推動產業高品質發展。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也表示,在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則要落實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並支持相關企業加快電動化和智慧化技術研發。
在資金支持上,人行最新統計至第1季底,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合計33.77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35.1%,且第1季增加3.7兆元讓單季增量金額創歷史新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