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7可以說是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最具代表性的運輸機,在中國戰場,它是駝峰航線的主力之一,而在歐洲戰場,它是諾曼第登陸行動,與後續一系列戰役的主要運輸機。
1944年6月6日,盟軍對法國北部諾曼第發動「大君主作戰」,要在法國開拓第二戰場,但是對於美國和英國空降部來說師來說,入侵實際上是在前一天晚上開始的。6月5日晚間,美國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以及英國第6空降師1萬8000名官兵登上了他們的C-47運輸機,每架運輸機都標有大型黑白條紋以做為敵我識別。他們的目標是橋梁、十字路口和其他戰略目標。美軍被投放到猶他海灘後面,支援科唐坦半島的美國第4步兵師,而英軍則跳到寶劍灘之後,保護盟軍左翼。
這場史上最大的空降作戰相當辛苦,由於C-47的運力有限,僅能乘座30人,為了進一步增加運輸量,許多C-47之後還拖曳著1架可乘座13人,1輛吉普車與75公釐砲的CG-4滑翔機。然而這個決定並不聰明,在空降過程中,惡劣的天氣和敵人的防空砲擊落了許多飛機,而後方無動力的CG-4就更悲慘了,一但C-47被擊落,滑翔機幾乎也無法安全飛行。
3支空降部隊的著降點都過於擴散,導致集結部隊相當困難,而且許多傘兵的武器是拆成零件安裝在大腿袋裡,然而高砲的震波把許多傘兵的腿袋被震開,使得傘兵安全著陸後,陷入無槍可用的窘境。幸運的是,盟軍傘兵過度分散產生的混亂,也讓德軍感到困惑,不確定是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哪裡,尤其希特勒還執意認為盟軍的主攻地點應該是加萊,諾曼第行動只是佯攻,他不准加萊的守軍向諾曼第支援。總之,雖然盟軍與德軍都有犯錯,但相對的盟軍的錯誤還可挽救,使得第一天的戰鬥結束時,超過2萬3000名傘兵成功降落,並攻占多個交通節點,是收復西歐的第一步。
C-47自此被許多人視為英雄,用於運送部隊、空投傘兵以及將大量物資運送到戰略目標地點和戰場。二戰期間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後來擔任兩屆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就曾深情的說:「C-47是我們贏得歐戰的關鍵。」
2024年又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是大君主作戰的80周年,許多紀念活動正在陸續展開中。一支名叫「諾曼第登陸中隊」的組織,正在籌集現在僅存的道格拉斯DC-3/C-47 飛機,希望陸重現橫渡大西洋的飛行旅程。
諾曼第登陸中隊遺產之旅美國媒體總監史蒂夫.拉什利(Steve Lashley)說:「眾所周知,C-47是幫助贏得戰爭的最重要的裝備之一。」
今年的活動約有5架DC-3/C-47飛機,它們將沿著一條被稱為「藍雲杉」航線的向北航線,在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的古斯灣、格陵蘭島南部的納沙蘇阿克、冰島的雷克雅維克、蘇格蘭的普雷斯蒂克,英格蘭的達克斯福德等地點。飛行中隊將花費6天時間,近3000浬的飛行距離,該中隊將於5月最後一周抵達英國,趕上盟軍入侵諾曼第周年紀念活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