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文化部已於日前的跨部會轉型正義業務進度會中,提出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堂體,未來勤務展示改為於堂外的民主大道進行,且不再站哨;雨備方案則比照忠烈祠,不做勤務展示的方案。對此,藍營直言民進黨一直用意識形態治國,虛耗國家建設。

文化部長李遠本月3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中正紀念堂的問題,從政府的角度要顧慮不同族群的看法,盡力做到不要衝突、不要撕裂。並指出各國在處理轉型正義、移除象徵威權銅像問題上,都需慎重,處理過去的歷史不逃避,才能讓仇恨過去,面對歷史。

針對三軍儀隊移到自由廣場操演,據悉文化部與國防部已經過2、3次的協調,目前文化部提出的方案將從勤務室改為於民主大道展示勤務,結束後直接回勤務室不再站哨;雨備方案則不做勤務展示,避免外界擔憂儀隊將受日曬雨淋之苦。李遠指出希望處理的結果是讓歷史像翻到新的一頁,但又不會被遺忘。

至於執行時程,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在立法院表示與文化部協調後,國防部完全配合。文化部表示,正與國防部就現階段儀隊操演方式等進行調整,將於協調確定後實施。

至於仍有行政院政務委員認為,文化部所提方案與轉型正義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希望能將中正紀念堂堂體整體處理,希望不只是儀隊路線調整,而是提出整體規畫方向,會議中政委林明昕也要求文化部仍然必須針對這個核心問題,透過會報機制持續討論。進一步的執行方式,將由文化部與國防部繼續溝通。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痛批,這些改變都是虛的,對國家建設來說都是虛耗,現在漁民無法捕魚、觀光旅遊業者叫苦連天,都是應該務實看待處理的問題,賴清德總統到現在都還在搞意識形態。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中正紀念堂對中華民國部分人來說有歷史上的深刻意義,且對台灣來說這是國際觀光景點,自由廣場也是許多民眾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但是從提出要改名開始,民進黨就是一直用意識形態治國,且即便改名也無法抹除其歷史意義。她認為,民進黨用意識形態處理很多事情一點意義也沒有,不如思考該如何讓觀光客進來。

針對中正紀念堂三軍儀隊擬撤出堂體一事,台北市政府重申,蔣萬安市長6月初就已表示中正紀念堂內相關的規畫是屬於中央的權責,希望任何決策都應該要廣納各界的意見跟聲音。

#堂體 #方案 #處理 #勤務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