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顯示,大陸在建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和風電項目合計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近2/3。有專家分析,大陸碳排放量可能在去年已達到高峰值,但也同時面臨挑戰。過去針對煤電設計的電網如何消納規模大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並將新增電量傳輸到有需要的地區。
據美國智庫「全球能源監測」近期發布報告,大陸在建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和風電項目的裝機容量達到339吉瓦(GW),其中太陽能佔180吉瓦、風電占159吉瓦,合計是全球其他國家該數值總和的兩倍,遠高於排名第二美國的40吉瓦。
該報告預計,如果預計今年底前併網的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發電、風電項目都按期完工的話,大陸將提前6年完成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訂下的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
雖然大陸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不斷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已使煤炭發電的比例降至新低,並承諾將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師柳力上月在發文指出,大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已在2023年達峰,認為碳排放量下降的原因是風電與太陽能發電量已可滿足90%的新增電力需求,以及建築活動持續減少。
只是「全球能源監測」報告也指出,大陸掌管能源官員沒有流露準備提前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意圖。有專家認為,大陸讓電力「晚達峰」有助其他行業實現電氣化,但同時也有新挑戰。例如過去以煤電設計的電網如何消納大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並將新增電量傳輸到有需要的地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