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領袖,應該是要促進人民融合,而不是衝突。從川普在競選演說中遭到槍擊之後,美國總統拜登的發言,或川普的鎮定,相比賴清德總統的鬥兩岸、鬥藍綠、鬥同志的衝突論,作為一個領導人的質性,可說有天壤之別。
先來看拜登的表現,他在川普遇刺後的次日,即罕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全國演說,他表示美國政治「必須降溫」,「當我們不同意彼此時,我們不是敵人,我們是鄰居,我們是朋友、同事、公民,最重要的是,我們是美國人,我們必須團結」。
再來看遭到槍擊後川普的表現,他在訪談中證實這次槍擊案讓他捨棄了原先的演說內容,他說:「我原本準備了非常強悍的演說內容,非常棒,都是關於貪腐、糟糕政府,但我把它丟了。」
川普說新的演說內容將聚焦團結美國,遇刺受傷後他接到不同政治立場人士的來電關心,「這是讓國家團結起來的機會,我獲得了這個機會」。川普還感謝拜登來電,描述兩人的通話「良好」,拜登是「非常好心」的人,他說今後兩人的選戰可能會更「有禮貌」。
這種遇到意外事件之後,表現出來的政治風度,可以看出美國民主制度雖然被批評有極端化的現象,但由拜登和川普兩位政敵所表現出來的政治風度,讓人不得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按讚。
反觀我們的賴清德總統,遠的不說,就以他對國會改革覆議案釋憲提出的呼籲,讓人對台灣的民主感到洩氣。賴清德在出席國務青旗艦營時,主動向學生提到國會爭議及釋憲案,他以棒球賽比喻釋憲案,說如果政黨沒有接受大法官會議解釋,人民會有噓聲,「青鳥會飛出來」。
藍營立委王鴻薇聽到這些話之後,痛批賴身為國家元首,不只沒有高度,還語帶威脅,要青鳥「飛出來」,意圖當家鬧事。民眾黨立委林國成也表示,這種恐嚇語言出自於總統口中,「我是很徹底失望」。
由此可看出台灣民主不成熟之處,即使民主化已經過了30幾年,也經歷兩次的政黨輪替,但是朝野彼此互相視為寇仇,這可是台灣的民主之恥。
拜登和川普遇到意外事件,都還是把對方當成國人、朋友,而不是敵人。相對於賴清德從就職以來一直把藍白當成敵人,在國會打破頭之外,還要號召人民到街頭打破頭,有這種總統,更印證台灣民主危機重重,台灣民主別說能鞏固,也許就在賴清德的一念之間,隨時都可能飛灰湮滅,這是台灣人民應該警惕之處。(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