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雄六龜山城居民靠山吃山,生活充分利用山林資源,當時憑著「拖木馬」工人便可將動輒數百公斤木材拖下山、運到集散場。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近日舉辦「尋回六龜的客家山林記憶—木馬木工工作坊」,吸引來自六龜、美濃、杉林及台南市區學員,一同製作復刻版木馬,重現六龜林業的木馬文化。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指出,客家先民的生活、文化與山林密切相關,遠從北部移民至六龜的客家先民利用硬而韌的殼斗科植物作為材料,製作可載運木材的木馬,以及如同軌道般的木馬道,以人力方式將木材拉運下山。時至今日,雖已無山林砍伐及木馬拉運的林業工作與商業行為,但山城仍依山林而立,森林依舊茂密,北部客家耆老有時談論著昔日客家先人在六龜的山林故事,還是津津樂道。
這場木馬木工工作坊特地邀請早期在六龜山林曾從事以木馬拖運工作的2位客家耆老,包括85歲徐明財和73歲羅榮裕,一開始先與學員述說早期六龜山林故事,接著在擁有木工甲級技術的技師曾省三協同教學下,開始動手製作復刻版木馬。
協力辦理活動的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理事長林文智是內埔四溝水客家人,他與促進會總幹事吳憶萍長期致力記錄六龜文史,也在活動中分享許多六龜故事。
參與木馬木工工作坊的20位學員多來自高雄與台南等地,包括2名旗山農工學生,在老師鼓勵下報名這次工作坊,從第1天聽故事到第3天揮汗、動手完成「木馬」作品,學員臉上滿是汗珠,卻也得到滿滿成就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