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適逢龍年學童入學國中,新生人數大幅增加,桃園市教育局初步統計,去年國小畢業生約2.4萬人,較前一年人數增加約4000人。經盤點桃園市國中及國小,預估會較112學年新生班級數增加107班,將針對增班的國小及國中挹注3600萬元,優化空間,將班級教室極大化。

教育局表示,桃園市國小113學年有增班的學校共計35校、增加56班,投入增班經費約2000萬元,國小增班以新興重劃區內學校為主,如龜山區的文青國小、中壢青埔地區的青埔國小及文青國小,以及八德區的八德國小等校。

教育局提到,桃園市國中有增班的學校共計19校、增加51班,國中增班投入經費為1600萬元,以中壢區、桃園區、八德區及楊梅區增班情形最多,如中壢國中、楊梅國中、八德國中等。教育局已於4月請各校及早因應,優先調整校內空間辦理增班,以因應學區整體發展及滿足學子就近入學需求。

教育局長劉仲成指出,每年教育局都會針對增班的學校挹注經費,今年剛好是龍年,入學人數較高,又因桃園市人口移入逐年成長,且年出生率及年成長率暫居全台最高縣市,因此有必要增班調整。劉仲成也說,增班經費主要用於內部空間建置,調整閒置教室及仍有空間的教室,並購置增班所需設備,將班級教室極大化。

教育局說明,為因應區域均衡發展及教育資源妥善分配,未來將持續依「桃園市市立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原則」規定,考量就學人數及通學動線等原因,評估調整學區可行性,並鼓勵學校發展特色課程,視學校需求挹注相關資源,協助學校縮短校際資源落差,建立辦學特色,以減緩學區內學生外流,提供家長多元就學選擇。

#國中 #教室 #學區 #經費 #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