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雉生態教育園區9日公布2024年台南地區水雉夏季調查結果,調查期間9成鳥窩雖遭凱米颱風過境掃掉,但測得水雉數量仍達1664隻,較去年同期增加5隻。
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台南市政府合作,每年夏、冬季各調查一次水雉數量,今年夏季調查時間從7月21日至8月3日,恰好遇到凱米颱風,水雉的窩巢被沖毀高達9成,但水雉族群總數仍達1664隻,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隻。
李文珍指出,1664隻水雉中,官田區總數占69%,仍為水雉主要分布的區域;其次為下營區和麻豆區,分別占15%和8%;此外,在柳營、歸仁、山上、六甲、白河、學甲也有繁殖記錄,新營、善化及安南也都發現水雉蹤跡。
水雉特化的腳趾使牠們能夠在浮葉性植物上活動,喜愛利用的棲地類型仍以菱角田為主,有83%的成鳥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大部分雛鳥及蛋的繁殖紀錄也出現在菱角田,顯示水雉多利用菱角田作為主要繁殖地。
李文珍指出,每年4至9月為水雉繁殖季,7月底進入繁殖季高峰,因而選在此時展開水雉族群調查。
全台水雉分布調查固定在每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只要在這段時間內,鳥友在台南以外的地方看到水雉,就可以上水雉園區官網填寫表單,或在eBird上傳資料進行回報。去年在雲林、嘉義、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和宜蘭都有水雉的蹤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