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30日上路,內政部20日舉辦研討會,多位學者針對農民權益提建議,成大都市計畫學系教授張學聖直言,民眾認為土地被劃入「農一」是懲罰,顯示國家政策有問題;嘉義縣新港鄉農會主任何麗質也說,農民對國土計畫法很陌生,不了解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針對農民權益部分,張學聖強調,農政支援的投入絕對是關鍵,農業部如何發揮更大力量,建立合理制度,提升農家收入,改善農民補貼、補償等支持系統非常重要,「如果只有棍子,看不到糖果,就會看到種種爭議」。
何麗質更坦言,農民對此法是陌生的,很多農民並不知道如何劃設。她舉例,嘉義是農工大縣,未來如也要引入科技產業,在水資源部分,若農業和工業產生衝突,會優先保障誰?如果農民的土地被劃為「農一」,卻沒得到優先資源,農民怎麼會甘願。
何麗質也指出,民眾也不清楚未來的補助,到底是保障地主還是耕作人?很多地主不願意釋出土地,就是因為有各項補助,反而是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內政部政次董建宏表示,補助就是要真正補貼到農業工作者身上,必須要有明確的訂定,從事農業的人才會有熱誠,維持農業運作,而不是補助土地擁有者。
內政部長劉世芳則表示,期待透過說明會讓不同單位互相溝通,但環團認為民間對該法認知不足,呼籲全國應舉行500場的說明會,也期盼能準時上路;劉世芳回應,中南部會持續辦理相關的政策說明會,討論議題聚焦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以及城鄉發展地區三大面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