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近視大國,不少人為了美觀或方便選擇配戴隱形眼鏡。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隱形眼鏡屬醫療器材,國內已核發近1400張許可證,且不得在網路上販售,否則可處3到100萬元罰鍰,但目前尚無法制止國外賣家,將找數位發展部研究如何有效阻擋相關網站,並呼籲民眾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
台灣隱形眼鏡出口值在醫療器材排名第一,持續獲得國外委託製造訂單,每年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59.7億元),相當可觀。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隱形眼鏡會直接接觸到眼角膜,品質良莠會影響使用者視力或健康,屬於食藥署管轄的第二等級醫材,對於製造品質也有嚴格要求。
根據《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隱形眼鏡不得在網路販售,違者可處3到100萬元罰鍰。王德原指出,食藥署每年與地方衛生局合作巡查網路非法販售,但目前遇到最大問題是,若賣家不在台灣就無法觸及,現行做法是將查獲的網址公布在食藥署網站「膨風專區」,但仍無法有效制止,將與數發部討論如何有效遮蔽,不讓民眾搜尋到。
食藥署統計,目前共有34家業者取得製造許可、51家業者取得輸入許可,共核發1393張隱形眼鏡許可證,其中國產占8成。王德原提醒,合法產品非常多,且通路廣泛,呼籲民眾不要透過網路取得不正當產品;購買前看清楚許可證字號,使用前詳閱說明書,遵循專業意見並正確使用。
此外,食藥署近日公布3款隱形眼鏡回收警訊,愛爾康公司發現委託的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有品質問題,導致配戴時可能短暫出現刺痛、紅眼或視力模糊,這些症狀在移除或更換鏡片後就會消失。經查,國內受影響產品共11批、306盒,廠商已於8月13日起通知受影響客戶,並啟動回收作業,預計在1個月內完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