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執行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連續2個月拍到黑熊出沒,甚至有小黑熊在鏡頭前跑跑跳跳,透過監測行動,不但發現黑熊足跡已接近人車往來頻繁的台18線阿里山公路,還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為鼓勵鄒族獵人協會持續參與黑熊保護、生態調查,林業署嘉義分署特別頒發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給該協會。
林業署嘉義分署表示,為增進部落社區對台灣黑熊的認識,並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義分署自2023年開始,在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由社區部落成立巡守隊,每月巡護監測黑熊潛在棲地。
巡守隊除投入違法獵具通報、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外,也要配合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只要在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最高發放5萬元獎勵金,1年以3次為限,每次發放須間隔3個月。
嘉義分署指出,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5月間兩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黑熊,6月間更拍攝到小熊的畫面,顯示該區域黑熊族群非常活躍。
另外,嘉義分署也委託生態公司在阿里山至塔塔加地區架設40台相機監測黑熊族群,有20台拍攝到台灣黑熊的蹤跡,因此發現少數黑熊個體已相當接近台18線。
嘉義分署說,除黑熊分布外,相機影像還提供許多個體及族群生態訊息,諸如壯碩健康的大公熊、發情中的母熊、帶著2隻幼熊的母熊,以及挖掘樹洞中無螫蜂巢取食蜂蜜的珍貴影像紀錄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