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社區發展協會特助張誠恩家中4代皆住在香山大庄,大一時因參與系上農村迴游計畫,首次踏進社區服務領域,因阿公過世留下1間祖傳代為管理的百年小廟,為了解廟宇歷史,他展開大量田野調查、找耆老懇談,2年前正逢社區總幹事要退休而被「網羅」,年僅21歲就接下總幹事,就此開啟社造之路。
香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梓富說,社區工作其實是無給職,長輩共餐時間也要規畫課程,有時還得從外面請老師來上課,但大家十分團結,憑藉一股熱情無償為長輩服務,也會互相支援。說起張誠恩,洪梓富豎起雙手大拇指,里民平時都要上班,連要找志工都很難,像張誠恩那麼年輕還願意來幫忙,非常難得。
服務社區最終還是得靠經費,如何引進各方資源是大挑戰,也是年輕人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香山大庄雖是老社區,但因鄰近新竹、竹南科學園區,有不少新建社區,年輕人口持續移入,讓香山大庄躲過成為高齡社區的命運。
但可惜的是,年輕人對社區服務興趣缺缺,洪梓富和張誠恩不願放棄香山大庄的優勢條件,在社區裡找到閒置空地,向市府申請社區規畫師計畫,盼吸引對建築、園藝或藝術有興趣的年輕人,來到社區發揮專長,重點是願意走進社區,開始與社區互動。
因今年考上建築研究所後課業繁重,張誠恩已轉任協會特助。他說,雖然阿公已經過世,但家族4代都住在大庄,從小在這裡長大,他就像是社區長輩們共同的「金孫」,一開始抱著「自己的家鄉自己救」的初衷投入社區服務,想讓更多人知道香山社區的好,2年來雖遇不少挫折,但也甘之如飴。
111年度衛福部社區發展工作金卓越社區選拔,香山社區獲績效組服務與創新獎,社區做得有聲有色,也有外地社區前來參訪取經,張誠恩說,要不是有學校老師當後盾,加上長輩一路手把手地教他、帶著他做,他一個人絕對做不來這麼多事情,加上居民熱情無償協助,才能有今日的成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