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統計,隨著9月開學季,蛋農陸續結束強制換羽、蛋雞陸續投產,產蛋雞隻再創近1年來新高,每天產蛋箱數也達近一年新高的12萬2000箱(約2440萬顆),除了較平時所需的2400萬顆來得高外,更因需求不振導致價格接連下殺。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雷立芬表示,蛋商公會及養雞協會成立的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恐怕出了問題,委員會應協調生產量,更應確切掌握生產情況,不是只有決定蛋價而已,農業部應規畫研究以預測未來雞蛋生產、需求及蛋價變化。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則說,近年暴漲暴跌應與國際穀物價格密切相關。如近期蛋價雖然明顯下滑,但因飼料價格也下降,導致蛋農減產意願也不高,但因蛋價高漲、價格僵固性等原因,致使需求持續下降,養雞協會及蛋商公會應協調業者減產,例如在蛋價不佳時改建雞舍、淘汰高齡蛋雞。
此外,外界也關心未來如果再度缺蛋時,應用何種方式滿足需求?雷立芬建議,應適時瞭解進口雞蛋廠商,在下次缺蛋時讓其加速進口,不要再由農業部或畜產會自行採購,反而把雞蛋放到過期;楊明憲認為,應可透過季節性調降關稅,但調降應僅限於「液蛋」滿足加工業者需求,釋出國產殼蛋給一般大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