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資訊局提出5年10億元「智慧城市創新競爭型預算」,加速市府數位創新,國民黨議員徐弘庭提醒,未來資訊局需加強把關審核局處提出的計畫,避免「容易做」的案子排擠「不好做」的案子;民進黨議員趙怡翔也認為,資訊局須做好審查,別讓局處只是「為申請而申請」。
徐弘庭指出,政府有些政務官、資深事務官可能對於導入AI、科技創新等方面比較不熟悉,導致預算編列會比較保守,智慧城市創新競爭型預算有助鼓勵局處提出創新性政策,體現年輕世代公務員的精神。
他表示,對於政府導入AI技術,目前各國都還在做測試,市府可以做到多少沒有標準可言,目前可能主要在環保、監控、氣象、空氣、聲音及交通等方面,較有可能測試出可行性,若實務上前期的可行性實測結果超乎預期,後續馬上追加預算推出是可行的方式。
不過,徐弘庭提醒,資訊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加速器」,推動並鼓勵局處做新創與數位轉型,但有些類別容易顯示出成效,未來可能要想辦法避免讓「容易做」的案子排擠「不好做」的案子,整體鼓勵所有局處、甚至是仍有老舊思維的局處做數位創新。
趙怡翔表示,樂見市府編列預算探討未來新創發展的可能,藉此推動並改善市府基礎建設做數位轉型,但資訊局應確實審查局處提案,避免有局處提出的數位新創內容草率、為申請而申請,必須確保預算能讓市府更廣泛推動數位轉型及新創,否則會辜負預算美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