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吳先生,多年前於臀部、腋下及胸口長出幾粒伴隨著化膿的凸起顆粒,起初以為是青春痘,因此沒有特別重視,結果不僅反覆紅腫流膿、疼痛難耐、散發異味,還需墊著多層紗布,才能防止膿汁滲透到外衣褲。吳先生四處求診,仍無法控制病況,輾轉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終於診斷為化膿性汗腺炎。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澤源說明,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罕見的自體發炎疾病,盛行率介於0.05%至4.1%之間。據統計,發病年齡多介於15至24歲之間,體型肥胖或有抽菸習慣者更是高危險族群。
化膿性汗腺炎的症狀與青春痘、發炎或感染的囊腫極為相似,也常被誤認為蜂窩性組織炎、乳腺囊腫,因此患者常被不同醫師告知為不同的診斷,四處求醫而不得其解。此外,病灶發炎化膿所散發的惡臭,容易導致病患被誤解為衛生習慣不佳,遭受異樣眼光,除了飽受疼痛外,也承受極大心理壓力。
化膿性汗腺炎初期症狀為紅腫疼痛的結節,可看見膿頭,多發生於腋下、乳房之間、乳下部位、會陰生殖器、腹股溝及臀部等部位,且會反覆發作、化膿流汁,嚴重則會演變為更大的膿瘍,慢性發炎甚至會形成竇道、疤痕或蟹足腫。
廖澤源提醒,化膿性汗腺炎需要規則治療,使用傳統藥物至少半年到9個月,若醫師評估效果有限,可向健保申請專案生物製劑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因此,若發現皮膚有相關症狀,且半年內反覆發作2次以上,務必速至皮膚科就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