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網信中國」公眾號發文,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畫安排,為整治網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規範使用亂象,塑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環境和育人生態,近日,中共中央網信辦、大陸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意在整治網上「黑話爛哏」。
專項行動聚焦部分網站平台在熱搜榜單、首頁首屏、發現精選等重點環節呈現的語言文字不規範、不文明現象,重點整治歪曲音、形、義,編造網路黑話爛哏,濫用隱晦表達等突出問題。將集中清理不規範、不文明網路語言文字相關資訊。
專項行動要求,各地網信、教育部門要強化協同聯動,形成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導合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聚焦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暢通舉報管道,集中清理不規範、不文明網路語言文字相關資訊,嚴格落實整治任務。鼓勵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加強語言文字相關法律法規科普宣傳,宣導文明用語用字,營造全社會重視和參與的良好氛圍。
互聯網黑話爛哏汙染漢語此前在大陸已多次被公眾討論,特別是互聯網「黑話爛哏」出現造成相當惡劣影響,2021年9月,新華社發文矛頭直指互聯網黑話將「傘兵」這一個中性詞彙汙名化變成粗鄙詞彙,嚴重扭曲本義。
互聯網黑話爛哏更成為互聯網低俗色情的溫床,「自行車」「家教」「做飯」等正常詞彙被黑話扭曲變為低俗訊息暗語,「喝茶」「茶葉」等黑話則暗含情色交易。
近年來因「媛」字成為互聯網黑話含有貶義、嘲諷的高頻詞,今年9月底,一名叫「校媛」店主以自己名字命名開設麻辣燙店因此被認為是不尊重女性而遭網暴,引發「媛」字被爛哏汙名化討論,「媛是古代對美人的稱呼,本來寓意美好,把這個字汙名化了還讓不讓人正常使用了?」
更糟糕的是,互聯網黑話爛哏正在影響未成年的語言表達,「真的栓Q」寫上試卷,「芭比Q了」成日掛在嘴邊,不規範的互聯網黑話爛哏對語言文字的規範和傳承造成莫大傷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