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健興及研究團隊24日發表「台英慧虛擬機器人」,目前建置5萬筆台語語料庫,訓練小學生開口說台語及英聽能力。李健興說,後續將拓展至全台,且可望逐步建置台灣語料庫,呼應主權AI的理念。

鑒於時下小學生普遍學英語,但卻不會講台語,很多阿公阿嬤甚至因孫子聽不懂台語,乾脆捨棄不講。李健興及研究團隊構思如何讓孩子開口說台語也不偏廢英語學習,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支持下,結合在地語料庫,催生「台英慧虛擬機器人」。

李健興表示,這學期已走進永福國小、仁德國小與南安國小3所學校,針對高年級推廣。學生為了跟機器人互動,卯起來說台語,機器人回應英語也可依照程度分級。有學生說,「講台語變好玩,英文也變溜了」,尤其不少阿公阿嬤原本跟孫子沒共同話題,如今開啟祖孫共學模式,「跟孫子有話聊了,金歡喜!」

李健興表示,目前已建置5萬筆台語語料庫,11月起還將安排100戶家庭申請試用,計畫為期3個月,希望能持續收集更多語料庫,「今天從台南出發,未來盼能拓展至全台每個縣市」。

李健興強調,這是台灣專屬語料庫,最大的意義是,未來將可逐步建置台灣語料庫,甚至因應各地腔調不同,產出台南、高雄、宜蘭等專屬在地語言資料庫,進一步保存本土語言。後續也盼政府跨部會支持,以利於建置更豐富的語料庫,加入客語、原住民族語等。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指出,學校1周教1、2小時本土語言成果有限,透過AI機器人在家就能營造學習環境,孩子也會更願意講台語,台語才有機會回到大家的生活。

中研院研究員李育杰表示,要談主權AI,台灣就要建置自己的語言模組。欣見台南大學將台語結合AI機器人用於推廣教學,孩子不只學語言、學科技,阿公阿嬤還能一起共學,「第一次看到AI竟然能串聯三代感情」,盛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語言 #台語 #李健 #阿公阿嬤 #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