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商社正在接近中國市場,除增加對中國大陸產半導體的採購量,還利用與中國電動車開發企業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收集資訊。日媒指,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半導體商社紛紛磨練自己承擔複雜交易的本職能力,力求在合縱連橫不斷的行業中生存下去。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將會增加。我們公司正在與台灣世平集團(WPG)合作,打造強大供應鏈」,日本大型半導體商社Restar的專務執行董事柴田真裕如此表示。

日經中文網報導,Restar最早將於2025年,將世平集團在全球推廣的物流管理系統引入新加坡的銷售公司。屆時,可以即時了解全球半導體廠商的剩餘供應能力,並且能夠與Restar的客戶建立聯繫。

世平集團則是與美國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安富利(Avnet)齊名的全球大型半導體分銷公司,與中國大陸半導體製造商的關係尤為密切。Restar於2023年收購了世平集團的日本子公司AIT Japan(現為Restar WPG),並透過共持股分等方式,謀求在廣泛業務領域開展合作。

此外,RYOSAN菱陽控股旗下的RYOSAN正在利用與中國大型電動車研發企業阿爾特汽車技術(IAT)在四川成都設立的合資公司,在當地大力採購半導體並收集資訊。最初,合資公司是向中國汽車廠商推銷日本半導體的據點,但因為接連收到日本客戶希望能經銷中國產半導體的要求,於是成為在中國的戰略據點。

報導指,日本商社加強與中國大陸及台灣企業合作的目的,在於瞄準混亂局面的到來而強化供應鏈。中國的半導體技術水準不斷提高,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儘管意識到中美摩擦而將工廠遷出中國的產品製造商增多,但對成本競爭力出色的中國製半導體的需求依然強勁。

目前,美國限制與中國交易的僅限於尖端產品等部分半導體,日本企業使用中國製造的通用產品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監管對象也有可能突然擴大,製造商對在何種程度上可以放心繼續交易,仍然存有擔憂。

#合資 #Restar #美國 #中國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