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024年經濟熱詞,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以〈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為題談「低空經濟」指出,某種意義上,這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想像邊界,描繪了一幅未來發展圖景,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
敖立表示,低空經濟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1000公尺以下(依需要可擴展至3000公尺)空域內,以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及輔助作業設備為載體,依託低空空域及相關數據資源等新型生產要素,以載人、載物及其他作業等多種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敖立稱,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重要代表,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翅膀上的中國」注入強大動力。低空經濟拓展數據要素應用邊界,創新利用低空空域作為新生產要素,並以數位化手段實現要素深度開發高效利用,為社會經濟活動開闢發展新空間、新模式、新業態。
科技創新方面,低空經濟發揮紐帶作用,大力促進航空技術與資訊通信、新能源、材料科學等前沿技術有機融合,並加速推動通信感知、算網融合、自動駕駛、群組協同等重點技術的反覆運算升級。
產業創新方面,低空經濟為新式低空裝備、新型低空智慧網聯設施、低空空域管理等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加速無人機等產業從消費市場向專業領域應用滲透,開闢產業升級新思路,助力提升優勢產業全球競爭力。
敖立強調,為早日現實「翅膀上的中國」,應該通過改革排除一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低空經濟發展涉及多部門職責、多產業主體、多應用需求,可把低空空域資源要素開發利用作為突破口,以支撐低空規模化應用為主攻方向,以數位化安全可靠管控為前提,以低空裝備製造及低空資訊通信為主要抓手,以統籌布局、試點示範、技術創新、生態構建為重點方向,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引領作用,推動中國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