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昔日被冠以「文化沙漠」之名,去年參加全國語文競賽,在競爭最激烈的國語演說、朗讀、作文、字音字形、寫字等「傳統五項」競賽中勇奪10個特優,超越台南市、高雄市,成為六都以外的大贏家,吸引不少縣市向雲林取經。教育處長邱孝文指出,主因是縣內各級學校落實推動閱讀教育,奠定孩子語文根基。

雲林縣學生要取得全國語文競賽門票相當不易,須過五關斬六將,先在校內脫穎而出,闖入鄉鎮市選才,再進一步取得山區、海區各20張門票,才能進入最終決賽,堪稱萬中選一。

獲得全國賽代表權後,所有選手進行為期2個月密集培訓,國語由和平國小負責、閩南語在斗南國小、客語在崙背國小,師資是縣內身經百戰的老師與校長。

全國語文競賽分國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類,傳統五項是各縣市語文競賽實力的指標,雲林縣113學年度共獲得21項特優,得獎者分散在全縣18校,其中競爭最激烈的傳統五項國語演說、朗讀、作文、字音字形、寫字,雲林縣共囊括10個特優,刷新縣內歷史紀錄,也令外縣市驚訝。1名培訓老師說,成績公布之後不少人驚呼「雲林縣這麼強」、「被雲林打趴了」。

擔任「客語」競賽培訓學校的崙背國小校長李秉承表示,雖然雲林縣的資源較不足,但很注重競賽訓練,多年來已建立嚴謹的選才及完整的培訓制度,全國賽選手名單出爐後就進入主訓的學校,這些學校在2、3個月培訓期間全力投入,老師甚至犧牲假日,可說是拚盡全力在訓練,成就了孩子們的鬥志與實力。

亮眼成績使許多外縣市學校向雲林縣取經,邱孝文強調,沒有祕密武器,若說有,就是20年來持續推動的閱讀教育,小學開始打下基礎,國中、高中人才源源不絕,很多選手都是從國小開始征戰到高中,經驗豐富。

#縣內 #語文競賽 #雲林縣 #縣市 #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