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至七堵調車場視察春節疏運準備,在聽取簡報後當場震怒,發現台鐵連續發生調車事故都出現普遍問題,而非單一個案,好像做錯也沒關係。台鐵出現「有SOP卻不落實」,有時甚至無人引導,駕駛員就逕自開車。台鐵安全管理體制已經鬆動。
台鐵在新年第3天就出軌,一輛自強號列車的E500型機車頭在七堵調車場調車線出軌,壓壞八組轉轍器。去年12月19日,花蓮與潮州同日發生兩起因員工疏忽而導致車頭受損調車事故,顯示台鐵安全管理體制已經鬆動。再加上日前交通部鐵道局揪出台鐵車站運轉員執勤前未酒測、未依規定保存平交道監視錄影紀錄、派任體檢不合格人員執勤等違規,台鐵面臨480萬元裁罰。但台鐵卻表示在收到裁罰書後,研擬向交通部提起訴願,而不是虛心檢討並改進;令人感到台鐵營運的根本問題,源自於高層對安全忽視的態度,基層也反映缺乏自下而上的回饋機制,標準作業程序形同虛設。
台鐵為什麼要改為公司化營運?原因在於2018年普悠瑪號在宜蘭出軌與2021年太魯閣號在花蓮撞上落軌工程車慘劇,共奪走67條人命,促使政府宣示2024年元旦起台鐵公司化掛牌,希望以企業經營效率重新打造安全與營運並重的交通服務。然而,公司化後台鐵卻似乎只忙著規劃調整票價彌補虧損,忽略了初心,也就是「徹底改善安全與服務品質」。
雖然台鐵配合政策導致票價30年未調漲,董事會將在2月提出報酬率「低於百分之三」的調整方案。根據學者估算,即便報酬率設定在百分之三以下,票價仍可能調漲2至3成。然而,台鐵改制公司化初衷並非為了盈利,而是因為事故頻傳,為了提升安全性才進行改革。台鐵其實擁有廣大支持者,例如「599坐火車慢遊台灣」臉書社團吸引逾130萬人,顯示大眾願意支持台鐵並用坐火車方式旅遊,也盼望台鐵成為安全、值得信賴的公共運輸。
台鐵公司化之後,成立董事會共15人,肩負管理監督之責,成員包括部會首長、學者專家及三位勞工代表,顯示政府與社會都盼望藉多元背景為台鐵注入新思維。公司化在制度面帶來較大經營自主性,台鐵需要以企業思維檢視票價調整、經營方針與人力資源策略。面對部長震怒,若高層依舊只用傳統國營模式管理,基層訓練、工作條件與職場文化便難有實質進步。公司治理不該淪為口號,而應徹底檢討人力需求、調整組織文化並落實「安全是所有改革核心」。
管理階層必須嚴格執行標準作業程序並建構清晰獎懲機制,讓員工真正在意榮譽與責任,避免每逢事故就以買新車與設備等表面工程敷衍過關。唯有全體員工內化安全文化並以身為「台鐵人」為榮,讓公司治理體現效率與責任,才能重建社會對台鐵的信賴,使「莫忘初衷」不再流於空洞口號。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