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海軍新聞》(Naval News)報導,中國廣州造船廠建造了可能3到5艘、艏部延伸出120公尺陸橋的駁船,似乎專門為兩棲攻擊而設計,可讓中國將大量戰車直接運送到台灣的道路上。如果報導為真,這些駁船涉及哪些戰區?哪些部隊可能使用這些駁船?它們將如何登陸本島?

我們還不清楚如何操作艏部延伸出120公尺長的路橋,按常理講,這個路橋應該可因應灘岸障礙,設計成可摺疊伸縮,否則連靠泊碼頭和航行都會產生問題。

解放軍舟橋部隊在江河架設浮橋時,該浮橋由好幾節浮橋組合而成,每節浮橋摺疊後由一部卡車攜行,下水之後會自動延展,再由衝鋒艇連接組合。兩棲駁船路橋可能也是如此,不但可供兩棲登陸使用,也可用於寬度不大的河流。

2016年軍改之後,解放軍陸軍改編並組建了6個兩棲合成旅,分別隸屬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3個集團軍。此外,另外又在北部、東部、南部三大戰區各組建了2個陸戰旅,共6個陸戰旅;連同6個兩棲合成旅,解放軍可供登陸作戰的部隊數量高達12個旅(不包括配屬部隊)。估計每個旅兵員數量大約6000至7000人,第一波登陸部隊人數可能就有7萬至8萬人。若再加上後續部隊,總兵力超過20萬人沒有問題。

我們必須強調,動用兩棲登陸部隊的前提,必然是國軍所有防空、制海與反登陸兵力多數被殲滅之後,才可能進行。原因很簡單,解放軍也不希望犧牲過多的兵員。

在這種情形之下,除了登陸部隊必須配備無人機之外,最佳方式就是把所有「有人」部隊換裝成「無人」部隊,也就是機器狗、機器狼、人形機器人等,才可能大幅降低兵員損耗。

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出現了機器狼,它和機器狗有啥不同?雖然狼和狗同屬犬科,但是狼是野生自然物種,而狗則是人類長期馴化狼的結果。狼通常以群體形式生活,狗則更多地依賴人類。同理,機器狗與機器狼的功能也不相同。

機器狼主要功能是集群(狼群)作戰,其協同作戰能力比機器狗強。機器狼體型與重量比機器狗大。偵察型機器狗重量約15Kg,戰鬥型機器狗(含武器)約50Kg,機器狼也具有類似功能,只是體型大的多(重量不詳),主要是登陸與空降作戰的先鋒部隊。機器狗則比較強調單兵作戰,緊跟在機器狼後面,主要用在「掃蕩作戰」,也就是清理戰場上尚未「死透」的敵軍。

在續航力方面,機器狼比機器狗強,較大的體型能夠容納更多的設備與武器,能夠從事更多的任務,而機器狗的任務單一的多,主要就是發現、識別並殲滅敵軍;如果電力用盡,那就躺平吧,只要不死人,一切都好說。

至於人形戰鬥機器人,就是模仿「人」的行為,例如巷戰中開關門窗、甚至於操作機器設備等等,由於體型限制,它們不見得能夠戰鬥,最多就是指揮控制機器狼和機器狗協同作戰。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解放軍登陸台灣時,第一波踏著兩棲駁船路橋、以及搭乘無人登陸艇上岸的,必然是機器狼集群以及無人戰車;它們解決了灘頭問題之後,機器狗接著上。這大概就是未來台海戰場的場景。我們別忘了,無人載台除了兩棲登陸、還能空降與機降。

台海未來面臨機器狗與機器狼的數量可不是數千隻,而是數十萬隻!以中國大陸軍民工業產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製造出數十萬隻無人戰鬥機器絕不是問題。台灣的政客們準備好了嗎?(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駁船 # #登陸 #解放軍 #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