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與「任性」雖然只差一字,但卻代表截然不同的態度與價值觀,兩者在面對挑戰時,表現出的特質截然不同,韌性象徵堅毅與適應力,而任性則往往顯現為自我中心和不願妥協的態度。
3月國政最大的焦點,在於賴總統召開國安會議,將中國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賴總統列舉中國對台灣重大國安威脅,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這是賴總統繼「兩岸兩國互不隸屬」的論述後,再度升高兩岸的敵對關係,對兩岸關係帶來新的衝擊,賴總統任性的決策,違背全民防衛韌性委員會韌性的特質,除提高國防預算及獲取美方關懷的眼神外,只讓兩岸兵凶戰危。
另外大罷免案戰火將延燒半年,大罷免是為罷免而罷免,無差別的罷免,只因為民進黨執政非要國會民進黨立法委員過半,完全主政才能執政,因此發動大罷免,未來幾個月對立殺伐之戾氣,廣泛瀰漫,市井生活也被捲入,撕裂的效應已經開始外溢,耗損的社會成本如何善後?考驗賴總統是為國家謀遠慮的政治家,抑或短視近利的政客?
任性與韌性並非絕對對立,而是在特定情境中可能互補,例如面對不合理的現象時,適度的任性或許能解決問題,但面對重大問題,如兩岸國安問題,需要克服困難時,韌性則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筆者誠摯建議賴總統兩岸關係不必任性對待,莫將中國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若以韌性待之,如兩岸一家親,讓台灣如竹般柔韌,柔中帶剛,將困難化為力量,最後的贏家將是台灣。(作者為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