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自由貿易是顯學,從1948年GATT開始,到1995年WTO成立,全球朝「降低關稅」方向前進,美國自己更是一手促成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什麼讓美國從自由貿易的捍衛者,變成破壞者?或可用地主與佃農來形容。

戰後美國成為世界獨強,擁有戰爭紅利、科技紅利,以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紅利,讓美國勞工能夠以更少的工時,獲得更高的報酬;而對於美國勞工不想做、不願做的產業,則藉由國際貿易體系,由落後國家的勞工夜以繼日,犧牲環境來延續。

東亞地區的雁行理論,就是產業從先進國家淘汰到落後國家的一段過程。例如台灣的RCA案,當年能在美資RCA上班的台灣勞工,地位不下於今天的科技新貴,但RCA也在台灣留下不可逆的土壤及地下水汙染,以及勞工身體的傷害,這是川普口中「偷走美國工作」的背後代價。

地主靠著佃農賺錢,但佃農努力工作、省吃儉用,也會去購買自己的土地,於是佃農的孫子,會逐漸接近地主的孫子。時至今日,美國已經沒有足夠的紅利,讓勞工可以用一半的工時,領取他國勞工兩倍的工資,而自由貿易下,資本家無情的拋棄美國勞工,轉向薪資更便宜,CP值更划算的地區。川普要用關稅強制製造業回流,這是一帖苦藥。

台廠競爭對手通常是日韓,而這次川普「對等關稅」,台灣的32%,遠高於日本24%、韓國26%。相較於民進黨「抗中保台」,雞蛋只放在美國一個籃子,日本、韓國則是走和中、友中路線,結果關稅還比台灣低,證明賴總統是「真心換絕情」。

川普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手上有什麼籌碼」,如果是馬政府執政,台灣可以客客氣氣地不動聲色,輔導廠商經營其他市場,而不被予取予求。馬政府時代,台灣有大陸、美國兩個籃子,讓台廠可以待價而沽,看誰條件更好。可惜的是,經過民進黨9年執政,今天的台灣,已經沒有任何籌碼可以跟美國談判。

美國增加關稅,對台灣經濟的傷害有多大,ECFA能夠對台灣經濟的幫助,就有多大。川普認為貿易順差是「對美國的偷竊」,那麼台灣長年享有對大陸貿易順差,而對岸還願意跟台灣互免關稅,至少在經濟層面應視為一種讓利。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如果賴總統真的愛台灣,就應該為台灣人民找到「另一個籃子」,而最現成的選擇是,只要兩岸繼續ECFA的服貨、貨貿談判,台灣對美國市場的損失,就可以在大陸市場彌補回來。(作者為台灣新故鄉智庫研究員)

#自由貿易 #大陸 #川普 #美國 #紅利